郑州市中心医院始建于1954年10月,其前身是由中央纺织工业部抽调上海华东纺织管理局所属医院技术骨干组建的河南纺织管理局联合医院;1996年成为河南省省会首批4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之一;2011年11月成为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历经60年的风雨,医院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医、教、研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6年1月,经市委市政府同意,成立郑州市中心医院医疗集团。
集团目前设置临床和医技科室70余个,开放床位2917张,在职职工462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100余人,高级职称人员350余人,中级职称800余人,博士12人、硕士1000余人。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名,拥有国家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名,常务委员12名,委员37名;省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名,副主任委员45名,常务委员83名,委员311名;市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8名,副主任委员95名,常务委员18名,委员177名。
集团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标志性医院”为目标,以技术创新、服务提升和质量安全为主题,在河南省内率先开展胸痛、卒中、创伤三大中心建设工作。2016年,胸痛中心患者绕行急诊直达导管室比例为82%,远优于全国31.8%的平均水平,D-to-B时间最短仅为16分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争创国家示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静脉溶栓率为18.3%,远高于全国2.3%的平均值;静脉溶栓有效率达81.2%,在全国排名第3,省会市属医院中排名第1,荣获了“中国卒中先锋金奖”和“综合卒中中心”称号。在2017年全国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50强医院中排名第6、全国颈动脉内膜切除术50强医院排名中名列第35。郑州市创伤救治中心自2016年11月成立至今,已接诊创伤患者15000余人次,其中严重创伤 154例。为严重创伤患者在最短时间内提供最有效、安全的救治。
集团目前拥有2个国家级中心:中国胸痛中心、国家高级卒中中心。4个省级医学重点学科:皮肤病学、心血管病学、康复医学、重症医学。6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产科学、耳鼻咽喉科学、普通外科学(乳腺外科)、呼吸病学、内分泌学、急诊医学;3个省级实验室:河南省呼吸与重症医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分子肿瘤学医学重点实验室和心血管精准医疗河南省工程实验室;4个市级医学重点学科:骨外科学、妇科学、麻醉药理学、消化病学。9个市级重点培育学科:神经病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内科学其他学科(心脏康复)、老年医学、实验诊断学、外科学其他学科(肝胆胰外科学)、妇产科学其他学科(生殖内分泌与遗传医学)、口腔医学其他学科(口腔修复)、医学影像学(超声诊断医学);2个市级中医类重点学科:中医老年病、康复科。3个市级中心:郑州市创伤救治中心、郑州市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郑州市肺结节诊疗中心。
医疗集团年诊疗220万人次、年出院患者10万余人次,年手术量4万余台,在全国手术量排名中位列第80名。在全国综合医院平均住院日排名中位列第63名。在评选出的全国省会城市100家市属医院综合竞争力榜单中名列第5位。在省域医院30强榜单中位列河南省第4名。
集团先后荣获“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巾帼文明岗”、 “2016年度中国医疗机构最佳雇主锐意进取奖”、“2016年度医院品牌传播创新奖”、“河南省级文明单位”、“河南省医院创新管理先进单位”、“河南省人民满意医院”、“河南省中原健康先锋岗”、“河南省文明服务先锋岗”、“郑州市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全国医院后勤管理创新先进单位”、“2016年度中国医院微信公众号百强”、“国家高端医疗设备应用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医院地址:郑州市中原区桐柏路195号(桐柏路与协作路交叉口)
乘车路线:乘B1区间、B13、B35、203、216、区域254、919路公交车到市中心医院站下车即到;或乘地铁1号线到桐柏路站,乘1、83、99、104、108、109路到建设路桐柏路站下车沿桐柏路向南走300米即到;或乘12、44、60、66、102、103、112、265路到中原路桐柏路站,下车后沿桐柏路向北走200米即到;或乘B1路到中原路站/建设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