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易发部位
多发生于无肌肉包裹或肌肉层较薄、缺乏脂肪组织保护又经常受压的骨隆突处。
1、仰卧位好发于枕骨粗隆、肩胛部、肘、脊椎体隆突处、骶尾部、足跟。
2、侧卧位好发于耳部、肩峰、肘部、肋骨、髋部,膝关节的内、外侧及、内外踝。
3、俯卧位好发于耳、颊部、肩部、女性乳房、男性生殖器、髂嵴、膝部、脚趾。
二、临床分期
美国全国压疮顾问小组2007年最新分类
1、可疑的深部组织损伤皮下软组织受到压力或剪切力的损害,局部皮肤完整但可出现颜色改变如紫色或褐红色,或导致充血的水疱。与周围组织比较,这些受损区域的软组织可能有疼痛、硬块、有黏糊状的渗出、潮湿、发热或冰冷。
2、第一期压疮淤血红润期——“红、肿、热、痛或麻木,持续30分钟不褪”在骨隆突处的皮肤完整伴有压之不褪色的局限性红斑。深色皮肤可能无明显的苍白改变,但其颜色可能与周围组织不同。
3、第二期压疮炎性浸润期——“紫红、硬结、疼痛、水疱”,真皮部分缺失,表现为一个浅的开放性溃疡,伴有粉红色的伤口床(创面),无腐肉,也可能表现为一个完整的或破裂的血清性水疱。
4、第三期压疮浅度溃疡期——表皮破损、溃疡形成。典型特征:全层皮肤组织缺失,可见皮下脂肪暴露,但骨头、肌腱、肌肉未外露,有腐肉存在,但组织缺失的深度不明确,可能包含有潜行和隧道。
5、第四期压疮坏死溃疡期——侵入真皮下层、肌肉层、骨面、感染扩展,典型特征:全层组织缺失,伴有骨、肌腱或肌肉外露,伤口床的某些部位有腐肉或焦痂,常常有潜行或隧道。
6、无法分期的压疮典型特征:全层组织缺失,溃疡底部有腐肉覆盖(黄色、黄褐色、灰色、绿色或褐色),或者伤口床有焦痂附着(碳色、褐色或黑色)。
难愈性伤口的常见种类有
1、心胸外科开胸术后切口:异物外露、胸骨骨髓炎;
2、骨创伤术后:骨髓炎、内置物外露;
3、神经外科术后:颅骨缺损、钛板外露;
4、腹部外科术后:缝线反应、异物残留;
5、血管外科术后:伤口不愈、小栓子脱落导致远端坏死。
临床表现需谨记
虽然病因相同,但难愈性伤口的临床表现大多相似,主要表现为:1、拆线后伤口裂开;2、常规外科换药无愈合趋势甚至加重;3、伤口感染:创周红肿、大量脓性渗出、培养阳性;4、异物外露:皮下缝线、金属内固定物、死骨等。
修复方式:
难治性创面的治疗是非常困难的,通过换药、负压真空吸引、局部应用各种药物等治疗,创面的条件可以改善,分泌物减少,肉芽变得新鲜,但创面仍然难以自愈,这时,就要通过植皮、皮瓣移植、肌皮瓣移植等整形外科手术手段修复。如果不积极治疗,创面长期存在,不仅造成营养成分的丢失,增加全身感染的风险,还有可能出现创面局部的癌变。所以当你出现经久不愈的创面时一定要到综合医院就诊,明确进一步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