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 [id] => 646 [pid] => 23 [name] => 妇科 [hos_uid] => 384 [level] => 1 [status] =>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始创建于1959年,是青海省内最早的妇产科临床教学部门之一,随着国内临床医学学科的整体进步,临床专业化也随着逐渐发展,1998年演变为一门独立的妇科学,是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医院重点学科及主体科室之一。 [scale] => 因临床专业学科的工作需要,1998年妇产科被分为妇科及产科,妇科由原有开放床位24张增加为现在开放床位50张,从业医师:13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2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6人、中级及初级医师5人,硕士研究生3人,护理人员20人。 [expertise] => 开展各种遗传疾病筛查、人类染色体检查。妇科开展的业务如阴道炎的药物治疗、宫颈炎的激光治疗,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子宫全切术和子宫次全切除术,葡萄胎等滋养叶细胞疾病诊治、等。 [number] => 1、妇科子宫全切除术式的“多元化”、“微创化”; 2、现代宫腔镜、腹腔镜诊治技术的应用; 3、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微创伤诊治技术应用; 4、重视学科建设、学术交流。 [honor] => (一)、历年开展各项新项目及获得卫生厅新技术、新业务、新方法“三新”项目证书内容如下: 1、1995年应用电刀在筋膜内环行切除子宫术 2、1996年开展女性生殖道内分泌性激素替代疗法(HRT) 3、1997年用化疗药物保守治疗宫外孕保留生育功能 4、1997年引进超剂量抗癌药物在EMCO方案治疗绒癌同时解决白细胞下降的并发症 5、1997年新观念剖宫产术(解决难产和产科合并症的主要手段) 6、1998年镇痛人工流产新技术 7、1999年新式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填补省内空白 8、2000年数码电子阴道镜的临床应用 9、2000年高频电波刀(LEEP)在宫颈病变术中的应用 10、2001年开展非脱垂大子宫阴式切除术,填补省内空白 11、2002年妇科腹腔镜诊断及治疗性手术(微创型手术) 12、2003年保留子宫的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及良性附件肿瘤切除术,填补省内空白 13、2003年经阴道卵巢囊肿剔除或附件切除术,填补省内空白 14、2003年开展腹腔镜与宫腔镜联合手术,填补省内空白 15、2003年计算机辅助细胞检测系统(CCT)的临床应用 16、2004年巨大良性卵巢肿瘤、重15kg腹腔镜手术获成功 17、2004年保留宫颈的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实施成功,填补省内空白 18、2004年1月开展笑气在计划生育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19、2004年3月开展经阴道输卵管绝育术,填补省内空白 20、2005年6月开展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除术施成功 21、2005年7月开展腹腔镜巨大子宫肌瘤剔除术,填补省内空白 22、2005年7月开展腹腔镜子宫全切术 23、2005年开展保留子宫颈的经阴道子宫次全切除术及输卵管结扎术 24、2005年开展超声刀与“结扎速”在完全性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填补省内空白 25、2006年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获卫生厅“三新”技术项目奖(国内先进) 26、2007年染色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改进,“三新”技术省内先进 27、2007年经阴道耻骨降支无张力缝合悬吊尿道中段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国内先进 28、2008年12月,新式保留子宫的全盆底重建术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国内先进 29、2008年染色体核型分析在高原地区原发性闭经患者病因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国内先进 30、血清CA125、CA199联合检测对高原地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2009年获(省内领先) 31、不锈钢Z型阴道拉钩、螺旋闭孔穿刺锥在盆底重建术中的应用价值2010年获(省内领先) (二)、成果: 1、1991年虎玉英“口服避孕药对青海高原人体的影响”获青海省科技成果证书 2、1992年姚新联等“西宁地区过期妊娠胎盘绒毛超微结构与形态计量研究”获青海省科技成果证书 3、1995年杨青敏“海拔高度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之间关系及孕妇吸氧对新生儿体重影响的研究”获青海省科技成果证书 4、2000年“高原地区低体重儿胎盘形态及绒毛超微结构观测研究”获得省科技成果证书省内先进 5、2002年“阴股沟皮瓣代阴道成形术在治疗先天性无阴道”获得省科技成果证书,省内先进 6、2003年3月“应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西宁地区异常子宫出血的研究”获得省科技成果证书,省内先进 7、2006年12月“腹腔镜和宫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妇科常见疾病的临床研究”获得省科技成果证书,国内先进 8、2008年3月“系列阴式手术在治疗高原贫困地区妇科多发疾病中的临床研究”获得省科技成果证书,国内先进 9、课题“笑气吸入镇痛在妇科门诊手术中的应用研究”2010年1月获得省科技成果证书,省内领先 (三)、奖励: 1、1978年马莉“输卵管绝育术后10年随访获青海省卫生厅科技奖 2、1980-1981年梁荣辉“细胞动力学在宫颈癌化疗中的应用”获青海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二等奖 3、1983年赵秀英“高原地区半个世纪以来月经平均初潮年龄推移趋势的统计研究”获青海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二等奖 4、1983年顾文安等“高原地区绝育手术后某些改变的调查研究” 获青海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二等奖 5、1983年马莉等“高原地区足月新生儿某些正常值范围的确定与分析”获青海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三等奖 6、1983年虎玉英等“应用扩容及大量硫酸镁治疗77例重度孕高症的临床分析”获青海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三等奖 7、1983年虎玉英等“30例性别畸形细胞遗传学分析”获获青海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二等奖 8、1984年柏新华等“西宁地区正常妇女骨盆外测量统计”获青海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三等奖 9、1984年梁荣辉等“高原地区足月低体重儿的临床特点(附212例临床分析)”获青海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三等奖 10、1984年梁荣辉等“高原地区胎儿宫内窘迫的探讨(附288例临床分析)”获青海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三等奖 11、1984年虎玉英等“遗传咨询与妇产科临床”获青海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三等奖 12、1984年赵秀英等“高原地区世居与移居妇女月经生理常数的统计”获青海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三等奖 13、1989年马莉等“青海省出生缺陷研究”获青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4、1994年柏新华“青海高原地区土、汉族正常妇女骨盆外测量研究”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5、2001年柏新华等完成课题“高原地区低体重儿胎盘形态及绒毛超微结构观测研究”获青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6、2009年马生秀等完成科研课题“腹腔镜和和宫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妇科常见疾病的临床研究”获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历年优秀论文: 1、1980年由马孝珍等撰写的“2295例世居青海高原地区海拔2226米及4280米妇女月经情况调查”一文获青海省科协颁发的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 2、1985年由赵秀英等撰写的“西宁地区15年来剖宫产指证的变化以及应用的探讨”获青海省医药卫生优秀论文三等奖; 3、1987年柏新华等撰写的“西宁地区50例胎肝及其附属器官和组织的解剖观测”获青海省医药卫生优秀论文三等奖; 4、2007年马生秀等撰写的“保留宫颈的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22例分析”获青海省医药卫生优秀论文三等奖; [picarr] => a:5:{i:0;s:38:"uploads/image/20180226/1519619985.jpg,";i:1;s:38:"uploads/image/20180226/1519623794.jpg,";i:2;s:38:"uploads/image/20180226/1519623477.jpg,";i:3;s:38:"uploads/image/20180226/1519625539.jpg,";i:4;s:38:"uploads/image/20180226/1519619775.jpg,";} [avatar] => [grade]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