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是为了“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而开展的主题活动,围绕金融、医疗健康、电信、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和行业网络安全问题,针对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举办网络安全体验展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营造网络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为了响应“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医院信息科通过计算机安全防护、移动终端安全、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知识、观看专题片等几个方面进行网络安全的基本介绍:
一、计算机安全防护
1、在使用电脑过程中应该采取哪些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1) 安装防火墙和防病毒软件,并经常升级,及时更新木马库,给操作系统和其他软件打补丁。
(2)对计算机系统的各个账号要设置口令,及时删除或禁用过期账号。
(3)不要打开来历不明的网页、邮箱链接或附件,不要执行从网上下载后未经杀毒处理的软件,不要打开QQ等即时聊天工具上收到的不明文件等。
(4) 打开任何移动存储器前用杀毒软件进行杀毒检查。
(5)定期备份,以便遭到病毒严重破坏后能迅速修复。
2、如何将网页浏览器配置得更安全?
(1)设置统一、可信的浏览器初始页面。
(2)定期清理浏览器缓存的临时文件、历史记录、cookie、保存的密码和网页表单信息等。
(3)利用病毒防护软件对所有下载资源进行及时的恶意代码扫描。
3、计算机中毒后有哪些症状?
(1)经常死机;(2)文件打不开;(3)经常报告内存或硬盘空间不够;(4)出现大量来历不明的文件;(5)数据丢失;(6)系统运行速度慢;(7)操作系统自动执行操作。
二、移动终端安全
1、如何安全地使用 WI-FI?
(1)关闭设备的无线网络自动连接功能,仅在需要时开启。
(2)警惕公共场所免费的无线信号,应特别注意与公共场所内已开放的WI-FI名称类似的信号很可能是钓鱼陷阱,尽量不要在公共场所进行网银等操作。
(3)修改家中无线路由器默认用户名和密码;启用wpa/wep加密方式;修改默认ssid号,关闭ssid广播;必要时可启用mac地址过滤;无人使用时,关闭路由器电源。
2、如何安全地使用智能手机?
(1)设置锁屏密码。
(2)不要轻易打开陌生人发送至手机的链接和文件。
(3)在QQ、微信等应用程序中关闭地理定位功能,仅在需要时开启蓝牙。
(4)经常备份手机数据。
(5)安装手机安全防护软件,经常对手机系统进行扫描。
(6)不要见WI-FI就上,见码就刷。
(7)到权威网站下载手机应用软件,并在安装时谨慎选择相关权限。
3、如何防范“伪基站”的危害?
(1)当用户发现手机无信号或者信号极弱时仍然收到了推广、中奖、银行等相关短信,则用户所在区域很可能被“伪基站”覆盖,不要相信短信的任何内容。
(2)不要轻信任何号码发来的涉及银行转账及个人财产的任何短信,不向任何陌生账号转账。
(3)安装手机安全防护软件,以便对收到的垃圾短信进行精准拦截。
4、如何保护手机支付安全?
(1)随身携带手机,建议手机支付客户端与手机绑定,使用数字证书,开启实名认证。
(2)从官方网站下载手机支付客户端和网上商城应用。
(3)使用手机支付服务前,按要求安装专门用于安全防范的插件。
(4)登录手机支付应用、网上商城时,切勿选择“记住密码”选项。
(5)经常查看手机任务管理器,检查是否有恶意程序运行,并定期扫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