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8日上午10时,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对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对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和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等进行表彰。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下简称“北医三院”)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常务副主任、北医三院院长乔杰,北医三院副院长、感染疾病中心主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沈宁,北医三院感染管理科副主任袁晓宁,北医三院危重医学科副主任葛庆岗,北医三院护理部护士长李佩涛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袭,举国上下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北医三院先后于2020年1月26日、2月1日、2月7日派出三批共137名援鄂医疗队员驰援武汉。
医疗队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作为主战场,自1月26日到达武汉后迅速开展工作,全力开展重症、危重症患者救治,将“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落到了实处,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敢于担当,守护人民生命安全,不止是口号那么简单,还需要综合实力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北医三院援鄂医疗队三次48小时内开辟重症传染病病房,率先推出病历模板、病程模板、交接班模板、护理模板等隔离病房运行管理机制,经临床实践检验后,植入到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医院的信息系统,有效保证了隔离病房平稳有序运行。
队伍建立起院感防控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形成双人进出、互相监督进出污染区的工作机制,建立了院领导-感控专职人员-每组感控专员的三级感染防控体系,形成了人人参与的院感文化,实现了医患零感染;建立四级管理架构保障医疗质量和三级护理管理体系,在乔杰院长带领下,管理组每天进行污染区查房,坚持每天召开工作例会,讨论危重疑难病例,组织远程会诊,给出治疗方案,学习临床诊疗技术进展,结合前言文献开展临床研究。
医疗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人文关怀工作,将北医三院“三米阳光”护理文化理念带进了隔离病房,缓解患者压力,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不仅如此,他们结合临床实践完成工作手册,涵盖了病房制度、诊疗常规、操作规范、管理流程等,迅速得到推广和应用,保障了医疗质量和安全。医疗队在国家诊疗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治疗经验和方案,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并进行了多次经验分享。
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抢救生命,争分夺秒。北医三院一个集体、五位同志受到表彰,代表着北医三院全体医务人员责任担当、甘于奉献的大爱精神。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形势下,我们要抓住防控的每一个细节,一面做好复工复产,另一面强化院感防控,为人民的健康尽心尽力、无怨无悔。
附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获称号援鄂队员介绍
北医三院援鄂医疗队集体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带头人”的率先垂范、身先士卒以及队员们的卓越奉献。
乔杰,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常务副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兼任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女医师协会会长。
2020年2月1日,乔杰接到援鄂任务,3个小时后,她率领北医三院第二批援鄂抗疫国医疗队赶赴武汉。作为北京大学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领导组组长,深入病房一线,率406名北大医护人员开展救治工作。诊疗、护理、感控三方面齐头并进,狠抓医疗质量安全。
为保障综合救治水平,乔杰组织医疗队专家组制定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的方法,规范治疗方案,保证重症患者治疗的规范有效;强化医师培训以保障患者的同质化诊治;对复杂病例,重视多学科合作,牵头设立北京大学附属医院医疗队会诊中心搭建四维会诊机制。多次组织院内及院际间多学科会诊及远程视频连线查房,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救治率。
乔杰重视队内党建工作,坚持把疫情防控一线作为发展党员的检验场,坚持把业务工作开展与党组织的建设有机融合,带动“新鲜血液”,汇聚在党组织周围,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注入硬核动力,汇聚起更强大的战疫力量。乔杰敢于向年轻党员身上压担子,让其在急难险重任务中锻炼队伍。正如总书记给北京大学“90后”党员回信中要求广大青年人的那样:“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作为妇产领域专家,她多次赴一线调研新型冠状病毒在妇幼方面影响。牵头提出的关于妇幼相关诊疗建议被纳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在国内国际发表多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并将经验在国际上分享。
武汉抗疫任务结束后,乔杰把经验带回北京,进一步投入医院管理、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不负医者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