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药物治疗新进展
发布人:创伤康复网 发布时间:2019-04-27 阅读:310
过敏性鼻炎理想的治疗药物应既能治疗急性反应(EPR)症状,又能治疗迟发反应(LPR)症状。最有效的治疗应该把抗组胺药的H1受体拮抗作用与皮质类固醇的抗炎作用结合起来。
白三烯拮抗剂和抗组胺药联合应用可能是过敏性鼻炎的适当疗法。氮卓斯汀鼻喷雾剂对EPR和LPR都起治疗作用。鼻肉皮质类固醇水制剂可降低局部刺激发生率。
过敏性鼻炎是IgE介导的鼻粘膜炎性疾病, 以喷嚏、鼻漏、鼻粘膜充血和鼻痒为特征。空气传播花粉变应原引起季节性发病(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环境变应原(室尘、螨或动物皮屑)则引起常年性发病(常年性过敏性鼻炎)。本病可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影响工作和学习,对社会环境不适合而影响社交活动,特别在儿童可引起发育迟缓。

过敏性鼻炎可单独发病,或合并结膜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荨麻疹或湿疹。作为儿童重要的并发症的浆液性中耳炎是由于鼻塞或粘膜水肿和分泌物引起咽鼓管阻塞所引起。慢性鼻窦炎是另一个并发症,表现为慢性流涕、头疼和低热。鼻窦粘膜水肿或感染,特别是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可合并鼻息肉,加重阻塞症状。
避免接触变应原是防止过敏性鼻炎最有效的方法。然而,对有些变应原,得别是气传变应原,常常难以避免。药物治疗仍然是过敏性鼻炎的首选疗法,现就过敏性鼻炎药物疗法的新进展介绍如下。
【早期反应和迟发反应】 组胺引起过敏性鼻炎的主要症状,包括喷嚏、鼻痒、鼻漏和充血,这种对抗原的速发反应,即早期反应(early-phase reaction,EPR),发生于90%以上皮试阳性的过敏性鼻炎患者。迟发反应(late-phase reaceion,LPR)发生于约50%的患者,通常在接触变应原之后4~12小时发生。组胺以外的其他炎性介质,特别是白三烯、前列腺素和激肽(kinins),主要引起LPR。LPR主要表现为鼻粘膜充血,而鼻漏和喷嚏则较轻。约半数患者每日反复接触变应原以后,对变应原的敏感性增加,这种效应称之为引爆(prining)。并可出现非特异性反应性(non-specific hyperresponsiveness)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