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后妇女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发布人:创伤康复网 发布时间:2019-04-27 阅读:309
冠心病属中医学 “胸痹”、“真心痛” 范畴。有文献表明,绝经前女性冠心病的发病率仅为男性的 1 /10 ~ 3 /10,但绝经后妇女冠心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比绝经前上升 4 ~ 8 倍,明显高于男性,而且绝经后妇女年龄每增加10 岁,冠心病的死亡率增加 7 倍。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我国老年女性冠心病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因此,积极有效地防治绝经后妇女冠心病心绞痛对于增进女性健康、延长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绝经后妇女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因病机及其中医药相关治疗,综述了国内外近几年来取得的研究新进展。
【关键词】 绝经后妇女冠心病心绞痛; 胸痹; 真心痛; 中医药; 病因病机; 治疗
妇女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会发生明显改变,引起诸多生物代谢系统紊乱及生理变化,并导致各种疾病,其中包括冠心病心绞痛。冠心病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 痉挛) ,导致心肌暂时性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属中医学“胸痹”、“真心痛”范畴。反复发作的冠心病心绞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决不能忽视冠心病心绞痛病因病机及其相关治疗的研究。本文对此加以综述。

1 冠心病心绞痛病因病机的研究
胸痹心痛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气短、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胸痹心痛在祖国医学属本虚标实证,病在心肺,与五脏相关,在内虚的基础上,或外感时邪,或内伤情志,或饮食失节,导致气、血、痰浊瘀阻心胸,络脉阻止。《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 开篇即云 “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揭示了胸痹的主要病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其特点。
祖国医学对胸痹心痛的记载始于 《内经》,专论于 《金匮要略》。其中胸痹之名首见于《金匮要略》,在《内经》 则称“真心痛”、 “厥心痛” 等,如《素问· 标本病传论》 中就有“心病先心痛” 之谓。张仲景在 《金匿要略》 一书中发展了《内经》 本病的有关理论,以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 篇进行了论述,对其病因病机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同时拟定辨证论治的具体方药。纵观其成因,主要与年老体衰、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外邪侵袭、劳逸失度、脏腑病变等因素有关。其病位在心,多 与 肝、脾、肾 三 脏 功 能 失 调 有 关。 唐 代《千金方》、清代 《医学心悟》 和 《医林改错》 等古籍对胸痹心痛也均有详述。而近代一些医家认为冠心病心绞痛发生主要与年迈体弱,嗜烟酒,平素过逸,情志不调( 忧思、郁怒)等因素有关。由劳累过度,精神抑郁,情绪过激,过度悲伤,过喜,寒冷,暴食,酗酒等诱发。
王乐等认为胸痹既是一个病名,又是病位和病机的概括,认为本病的发生本在于心气或心阳不足,导致寒凝、气滞、痰阻于胸廓而发病。吴沛田[8]认为 “阳本乎阴,心本乎肾”,肾之阴阳为五脏阴阳之根本,也是心阴心阳之化源;而且在胸痹的病因病机中,气虚、阳虚、阴虚、瘀血、痰浊诸因与脏气亏虚、痰瘀痹阻有关。江海涛认为目前中医界治疗胸痹一般是或通或补,治则有活血化瘀、豁痰开结、益气养阴、益气温阳等,都是在机体内部做文章,忽视了感受外邪这一重要病因;还认为中医理论很大一个特点就是正邪斗争观,胸痹治疗当注意排出外邪。
王列查阅关于冠心病(胸痹心痛)古代医籍及现代文献,并对其病因病机加以总结,结果认为冠心病(胸痹心痛)病因可概括为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节、劳倦内伤、年迈体虚;病机为本虚标实。李国臣等认为中医学对胸痹的认识已取得共识,其基本病机为本 虚标实;还认为胸痹的发生与五脏都有密切的关系,其中跟心肾的关系最为密切;“阳本乎阴,心本乎肾”,肾之阴阳为五脏阴阳之根本,也是心阴心阳之化源。
陈绪忠认为胸痹发病除与心关系密切外,与脾胃失调亦密切相关,调理脾胃为胸痹的重要治法。张琳见 《金匮要略》 把胸痹心痛病因病机归纳为 “阳微阴弦”,于是采用益气化瘀,通补兼施法辨证施治胸痹心痛,结果获良效。
吴军认为胸痹病因病机复杂,一种本虚标实证,本虚乃心脏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不足,标实为气滞、血瘀、痰浊阻滞;但由于发病的时间、环境及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因此所表现出的证候也不相同;有的以气滞血瘀、痰浊阻滞、寒凝心脉等标实证型为主,有的则以气虚、阴虚、阳虚等本虚证型为主,还有虚实夹杂、寒热并见的情况;认为无论证因如何复杂,治疗上都须从整体出发,扶正固本,调整阴阳,祛除实邪,最终达到扶正祛 邪之目的,还认为治疗上不可拘泥,应把握病机,标本兼顾,攻补兼施,或以补为主,辅以祛邪,或以攻为主,兼以扶正。
余天泰老中医在胸痹病因病机中强调 “阳衰阴盛” 学术理念,认为临床治疗中,扶阳为基本法,贯穿治疗全程,尤其是发作期,扶阳为首要,认为根据临床表现胸痹、心悸、喘证等各证候的不同,进行分证施治,可取得良好效果。黄士杰等将 136 例心血瘀阻型胸痹心痛住院患者分为 2 组,治疗组采用柴胡疏肝散治疗,对照组采用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认为柴胡疏肝散心肝同治治疗心血瘀阻型胸痹心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何继勇等认为胸痹心痛患者中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所占比例较大,并认为该证候主要病机为患者年老体虚,阳微阴弦,久病伤其气阴,气血运行不畅,心血瘀阻,治宜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选方可用生脉散合桃仁红花煎加减治疗。

2 绝经后妇女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药治疗
胸痹心痛患者不同病因相互交织,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临床证候不尽相同,疾病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虚实夹杂,或以虚证为主,或以实证为主,疾病临床证候不同,证型亦不同。近些年国内对冠心病的证候机制有了进一步认识,实证者研究痰瘀互结,损伤心络; 虚证者侧重其与五脏的关系,心肾阳虚证,心肾阴虚证。
王鸣遒等认为女性冠心病有其独特特点,如发病平均年龄晚于男性 10 年左右,绝经后发病率明显增加,还认为步长脑心通可通过稳定动脉粥样斑块,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血小板黏附聚集来改善心肌缺血,从而治疗女性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患者。
武宇洲等将绝经后女性冠心病 60 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0 例),分别采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西药常规治疗,然后观察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变化、不良反应,并采用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技术检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血流的变化;结果表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心电图恢复或基本恢复率优于对照组;同时银杏叶提取物显著增加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舒张期峰值流速、收缩期峰值流速和舒张期时间速度积分,而对照组冠状动脉循环无明显变化;结论认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可有效治疗绝经后女性冠心病心绞痛。
刘元梅将 110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益肾通络散,6 个月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表明治疗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 3 个月后雌二醇( E2)水平逐渐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差异显著;结论认为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益肾通络散治疗绝经后冠心病心绞痛,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且能提高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
黄治平将 84 例绝经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 42 例,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对照组只用西药治疗,4 周后观察临床效果;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2. 9%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6. 2% ,差异显著;结论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绝经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李晓昊等观察补肾健脾化瘀法对围绝经期妇女性激素、血脂及血清一氧化氮(NO)、氧自由基的影响,以及对绝经后妇女冠心病发生事件的影响,结果认为补肾健脾化瘀法治疗围绝经期妇女,能纠正紊乱的血脂、性激素、NO、氧自由基等各项指标,疗效与雌激素替代疗法相当;在降低冠心病发生率上优于对照组,并具有安全无不良反应、服用方便、经济等优点。
钟冬梅等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 8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补肾活血法之左归丸合丹参饮加减,对照组予西药尼尔雌醇口服,比较两组中医证候、心电图疗效,结果认为补肾活血法治疗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显著。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崔燕等将 105 例绝经期女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醋柳黄酮组(治疗组55 例)和对照组(50 例),观察醋柳黄酮对绝经期女性心绞痛患者疗效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结果认为醋柳黄酮对绝经期女性心绞痛患者的治疗中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改善患者心功能的作用。
3 结语
目前,中医药广泛地用于绝经后妇女冠心病心绞痛治疗,近年来也不断涌现一些关于绝经后妇女冠心病心绞痛病因病机及其相关治疗的研究报道,可以说中医药在本病的治疗中所起的作用将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而中医药通过调理全身气血阴阳而在绝经后妇女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的优势也将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