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普外肿瘤科、介入放射科分别完成一例高难度手术,详见下文。 普外肿瘤科:为小肠腺癌患者 打通生命通道 近日,我院普外肿瘤科在输血科、麻醉科、手术室配合下,成功救治了一名小肠腺癌并反复出血、肠梗阻患者,解决了患者需要反复输血、无法进食的痛苦。 患者为男性,74岁,于2019年2月因右侧胸壁肿物在外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提示转移性腺癌,6个月之后经多次检查确认原发病灶为小肠肿瘤(局部晚期),因此在外院一直选择化疗,经数个周期化疗后出现严重骨髓抑制而停止化疗,此后患者开始出现反复便血,以及出现不全肠梗阻,消瘦明显,在最近半年只能通过反复、多次输血以维持生命。 今年5月19日,在完成新冠肺炎排查、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我院普外肿瘤科将患者收治,患者入院时腹痛、腹胀、间断黑便、消瘦、进食困难、重度贫血,血色素56g/L,主要经过输血纠正贫血。 完成腹部增强CT等检查后,经科室讨论,诊断为小肠中分化腺癌(IV期)、侵及右半结肠及十二指肠、小肠梗阻并颈部淋巴结转移、消化道出血、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处理意见为:切除肿瘤解除消化道出血原因以及消化道梗阻。 普外肿瘤科积极完善术前准备,加强营养供给,患者于5月24日再发便血,血色素降至53g/L,予以输血处理后,血色素有所上升,在输血科积极配合下,于5月25日由普外肿瘤科主任孙劲文主刀,在主任医师李涛、主治医师魏世东的配合下,为患者进行腹腔镜探查、小肠肿瘤切除、右半结肠切除术,术中见距屈氏韧带50cm处可见空肠肿瘤,肿瘤巨大,约12cm×8cm×6cm大小,侵占范围较广,侵及右半结肠及十二指肠,近段肠管扩张,整个过程平稳,术中、术后共输压积血4u,以后未再输血。最近复查血色素已升至102g/L,贫血明显纠正,术后病理证实为小肠腺癌,术后患者饮食逐渐恢复,能下床活动,这也为患者后续进一步采用免疫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打下了基础。 我院普外肿瘤科针对恶性肿瘤患者的急症、危重症的急救,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尤其针对有复发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的处理,有一定临床经验和影响。也彰显了我院和科室对疾病的良好的临床应急处理能力。 (供稿:普外肿瘤科 李涛) 介入放射科:“小介入”解决“大问题” 近日,我院介入放射科运用微创技术,成功治疗了一名严重前列腺增生患者。这是近年来我院首次应用介入技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患者54岁,两年前体检时发现前列腺增生,并伴随出现排尿不畅、尿频等症状,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曾三次发作急性尿潴留,其间在其他医院急诊接受保守治疗,并于2020年3月接受射频治疗,症状仍未有缓解。多家医院曾建议他进行电切治疗,然而患者考虑到手术风险及并发症等问题,拒绝接受手术。 今年4月,饱受痛苦的患者来我院寻求进一步治疗。入院后,患者接受新冠肺炎排查和常规检查,前列腺MRI显示其前列腺体积明显增大,约7.1*6.0*7.4cm。4月22日,在介入导管室团队的密切配合下,介入放射科主任王成纲在DSA下为患者行选择性前列腺动脉栓塞治疗。手术过程平稳,术后第4天拔除导尿管,患者顺利排尿;复查前列腺超声显示患者前列腺体积增大并钙化程度,较手术当天明显减少,患者自觉排尿顺畅;术后一个月随访,患者无特殊不适,对于术后效果非常满意。 应用介入技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是一项新技术,由于手术操作精细程度高,目前开展此项手术的医院为数不多。前列腺的血管细小且供血动脉来源复杂,这大大增加了介入治疗的难度,同时也对医生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挑战。 王成纲主任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精湛的技术,成功完成了此次治疗,为饱受前列腺增生困扰的患者尤其是中年患者带来喜讯。 (供稿:介入放射科 申情) 王成纲 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擅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颈、腰椎椎间盘突出症,骨关节病介入微创治疗;下肢血管狭窄闭塞、血管瘤、血管畸形及溶栓等介入治疗;肝癌,肝转移瘤、肺癌等各部位肿瘤介入治疗;食道、肠道、胆道等腔道狭窄闭塞介入治疗;急诊大出血抢救治疗。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周四上午(出诊时间可能有变动,以当日挂号为准) 曾留学日本,从事介入微创28年,完成各类介入手术近10000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