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创伤康复网 15069179256   400-9919-709 登录|   注册
关 闭 点击立即咨询

我要预约

预约时间:

我已同意《创伤康复网在线用户协议》

首页  <<   青州市人民医院

新闻中心

浅谈骨质疏松症

发布人:青州市人民医院 阅读:1

1、何为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骨骼系统疾病,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退化,致使骨强度减低、骨脆性增加,骨折易感性增高为其基本特征。正常腰椎与骨质疏松的腰椎骨微结构如右图:

2骨质疏松是怎样产生的?

骨质疏松的本质是骨组织的退化。作为人体的正常矿盐代谢库,特别是钙库,骨组织始终在进行不断的代谢活动,并与体液中的钙保持着动态平衡。

在人的一生中,体内骨量的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骨量上升期,自出生到3035岁,其中婴儿期与青春期是获得骨量的关键时期;第二阶段为骨代谢平衡期,女性自30岁到50岁(绝经期),男性自30岁到70岁左右,本阶段骨量达到一生中的最高峰,维持相对恒定的水平;第三阶段为骨量减少期,尤其是绝经后110年的妇女骨量快速丢失。当成骨大于破骨时骨量增加;而成骨小于破骨时骨量减少。人生各年龄段骨量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

这一过程主要取决于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而后天的生长、发育、营养、运动及疾病等因素对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当各种原因引起机体长时间成骨活性小于破骨活性时,即可引起骨质疏松。在我国,女性约60岁(绝经后10年左右)以后,男性约75岁以后就有可能患有骨质疏松症。

3、哪些因素易引起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前者包括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与老年性骨质疏松,主要与先天性遗传因素相关;而后者可以由多种后天因素诱发,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营养摄入不均衡,饮食中低钙、低维生素D、高蛋白、高磷、高咖啡因、高钠,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肝素、抗癫痫类药物等,糖尿病、垂体病变、肾上腺皮质病变与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疾病,肾病,消化系统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病,肿瘤,及肢体长期制动等。

相关推荐:
暂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