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人体的平均温度约在37℃,而且这一温度在一天之内会在0.5℃的范围内有微小波动。实际上,我们的体温的波动是与我们的昼夜节律有关。对于健康的成年人来说,体温在晚上11点会达到最高值,之后就开始降低,大约在早上4点左右最低。随着体温的下降,睡眠的序幕便同时拉开。研究发现,入睡的最佳时间是体温下降最快的时候。
也就是说,如果卧室感觉较凉,更容易入睡;如果卧室太热,会很难入睡。因此,在入睡前洗个较长时间的热水澡,更有助于入睡,因为洗完澡后体温会迅速降低,体温下降是睡眠的一个诱导因素。但是,如果体温过低的话,你又会很容易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醒来,比如我们可能有过在凌晨3、4点左右冷醒的经历,因为此时体温最低。因此,我们需要在床上备好被子之类能够防止凌晨体温过低时候,这样就更容易整晚睡个好觉。
那么,卧室温度究竟控制在多少度更有助于睡眠?实际上,这个温度因人而异。首先,每个个体对于冷和热的敏感度是不一样的;其次,还有许许多多的因素会影响到晚上对冷和热的感知,比如:卧室有没有开空调,窗帘是什么材质,是不是用了双层玻璃,睡衣是长袖还是短袖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卧室里的温度。因此,卧室的温度控制在多少度更利于自己的睡眠,必须要结合自身的情况来考虑。必要时,建议咨询睡眠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