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ICU
发布人: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 阅读:1
黄冈最大的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是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我们山东医疗队在这里建设了第一个ICU病房。作为重症医学科护士,来黄冈不久,我便被调进了ICU。 病房虽然是临时搭建的,但工作标准不能降低。ICU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很多都是老年人,伴有多种并发症。与普通病房相比,重症监护室的夜显得“不安分”了许多,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我和我的队友们喜欢称呼自己为《超能陆战队》中的“大白”——虽然是瘪了气的。 几只瘪了气的“大白”在病房中不停的穿梭,动作虽没有往日的干练、灵活,但是手中的工作却没有一刻停歇过。因为在ICU,每一刻都能都可能上演生死时速。今天的夜班,一位被我照顾了一周的一位阿姨,在我给她喂完饭后抓住了我的双手。她嘴里说着些什么,但是由于带着无创呼吸机和语言的差异性,我没有听懂他说什么。我俯下身安慰她让她安心,她朝我微微点头,我轻轻拍了拍她的手然后继续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机器的嘀嗒声淹没了钟表脚步声,抽血,输液,抽血气,做治疗不知不觉抬头一看才发现光明已经吞噬了夜的黑暗。护目镜的雾气证明了时间的流逝,也让我的视野变得模糊了许多,一低头一条水珠缓缓的流了下来,眼前清楚了起来。我的队友走过来调侃说:“小徐,你的世界云烟雾绕啊”,我回他一笑“待烟雾散尽,世界更加清晰”。下班出了大厅才发现夜里下过雨,太阳有些偷懒似的微微露出了头,相信很快就会是个大晴天了。临行前的忐忑,初来时的紧张都被时间抹平了。回想起来到这里上的第一个班依然历历在目。3名大夫,6名护士,短短6个小时,那却是我自工作以来最忙碌的班次。医疗系统不熟悉、战友间未建立的默契、收治患者数量多都让我们从上班起就感觉手忙脚乱。我只记得第一个班次我们一直在病房走廊里不停的跑,走廊尽头的病人通道的门就没有关上过……病人的病情或轻或重我们都一一安置,逐个询问,对症处理。直到下一班的战友进入病房与我们交班时才发现我们已“填满”了病房的近三分之二。我很荣幸成为重症医疗团队的一员。与普通病房相比这里的病人病情更严重,设备更复杂,工作更繁忙,但我和我的战友们都坚信:只要团结协作,一定能战胜疫情,还黄冈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前几天,我们的重症病房住进了一位90多岁的病危老奶奶,由于她年龄大,基础病多,需要吸氧、监护,成为了我们病区唯一的重点关注的“90后”。通过这几天持续的治疗,老奶奶的病情逐渐趋于稳定。今天中午吃完午饭,老奶奶跟我说她想休息。我帮她脱衣服的时候,感觉她手和脚都冰凉。“奶奶,我们洗洗脚再休息吧。”我想着帮奶奶洗洗脚,一来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二来好好休息也能增强奶奶自身的免疫力。我刚要帮她脱下袜子,她拒绝了,从她的话语中隐约听出了两层意思:一是怕我嫌弃她,二是因为脚冷她常年睡觉穿着厚厚的袜子。因为语言的差异,我用了很长时间向奶奶解释穿厚厚的袜子睡觉的坏处和洗脚睡觉的好处。老奶奶最后很开心的同意了,洗完后她真的睡了个好觉,醒来后还夸奖我说我很细心,照顾的很周到……战疫总会胜利,大白终将归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