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的运动时间少了,“瘫”在沙发上的时间多了,饮食也从“大米白面”变得多样化,人群的平均寿命逐渐延长,“糖尿病”也不再是“富贵病”了,而是成了我们常见的疾病。这是一种由于血糖失去控制,超出正常水平的一种全身性的慢性疾病。
糖尿病如果控制的很好,那么对人身体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是如果控制不好,就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这些并发症严重的话则会导致患者残疾,甚至失去生命。
我国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糖尿病前期人群最多的国家。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达11.6%,也就是说,每10人中至少有1人就是糖尿病!血糖高于正常人,而又没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即为糖尿病前期,由此可见,在正常血糖水平与糖尿病诊断标准之间尚有一段距离。我国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达50.1%,每10人中至少有5人存在患有糖尿病的高危风险。
如何了解自己是否存在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风险呢?国际糖尿病联盟副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告诉大家:“只要定期筛查血糖,就能准确的掌握血糖情况,及早了解糖尿病患病风险”。
据相关研究显示,以下几类高危人群需要定期进行筛查血糖:
1.年龄大于45岁,身高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的平方,例:一个52kg的人,身高是155cm,则BMI值约为21.6)大于24,以往曾有血糖异常的病史。
2.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
3.血脂异常的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0.91 mmol/L,或者甘油三酯大于2.75 mmol/L。
4.有高血压或心脑血管病的病人。
5.年龄大于30岁的孕妇,曾患妊娠糖尿病的妇女,曾分娩过4千克以上巨大儿的女性,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
6.常年不参加体力劳动的人。
7.使用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药物的人。
建议以上七类高危人群每年在进行体检的同时,将血糖筛查作为重点目标,采用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或口服糖耐量试验作为筛查手段,以便及时准确掌握自身血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