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是指所有向肠腔突出的赘生物的总称,包括肿瘤性赘生物和非肿瘤性赘生物,前者是癌前期病变,与癌发生关系密切,后者与癌发生关系较少。
这两种息肉在临床上并不容易区分,常以息肉作为初步诊断,待病理学确诊后再进一步分类,通俗地说,大肠息肉是长在肠管内的一个肉疙瘩,肉疙瘩究竟是好还是坏,一定要切除出来化验才能定论。
大肠是息肉的好发部位,由于很少引起症状,也很少引起出血和梗阻,因此往往不易被发现,多数是在体检或检查其他疾病时才被发现的。大肠息肉从性质上划分,常见的主要是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前者由肠道增生性炎症引起几乎不恶变;腺瘤性息肉恶变的几率较炎性息肉高,腺瘤属癌前病变已被公认。腺瘤性息可能与遗传、慢性炎症刺激、生活习惯、慢性便秘等因素有关。
由于息肉有癌变可能,一般建议一旦发现肠息肉,都要切除并作病检,遵医嘱进行复查。临床上内镜下切除息肉能有效减少癌变的风险,然而息肉仍有一定的复发率,据临床统计,约50%的大肠息肉患者在术后4年内出现息肉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