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酸、胃胀、腹痛、腹泻……已经有了这些胃肠疾病症状,却因为恐惧胃、肠镜,不敢到医院检查,任由病情发展?可你知道吗,就是这个让无数人恐惧的检查,却真的能救命!
21岁小伙吃辣后腹泻不止 肠镜检查把直肠肿瘤扼杀在摇篮
“想着就是拉肚子,之前真没当回事,要不是听医生的话做了肠镜检查,还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发现呢!”说起自己前段时间的住院经历,21岁的李一(化名)就一阵阵后怕。
原来,就在前不久,李一在吃了辛辣食物后突然出现了腹痛、腹泻症状,在一家诊所就诊后腹泻症状并没有改善,更是一天出现了腹泻10余次的情况。当天凌晨2点24分,李一被送到了江津区中医院脾胃病科就诊。
脾胃病科值班医生陈健为其进行大便常规+隐血、血分析等生化检查后,以“急性胃肠炎”收入住院。入院后,医生一直按照抗感染、补液等治疗方式治疗,可是治疗了三天后,虽然李一的腹痛情况有所好转,但吃药输液始终不能彻底消除腹泻症状,为此,医生建议做肠镜进行进一步检查,就是在这次肠镜检查中发现了病症所在。
左上图为 发现息肉;右上图为 放大看息肉 左下图为 切除息肉术后 右下图为 切除息肉后要用钛夹夹闭。
原来,肠镜检查中,医生发现患者降结肠上有一个约0.9CM大小息肉,在给予了一次性注射针+圈套器行EMR(内镜黏膜切除术)切除,创面钛夹2颗夹闭等内镜下治疗后,患者腹泻症状彻底消失。最终息肉送检结果显示为(降结肠)符合幼年性息肉。
要知道,如今结直肠肿瘤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如果不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降结肠息肉很可能发展成为肿瘤,严重威胁患者健康。
我国85%胃肠道肿瘤发现就是中晚期 忽视胃肠镜检查是关键
其实,21岁的患者李一只是众多从胃、肠镜检查中获益的患者的缩影。
40岁的患者王某,父亲有结肠癌病史,王某偶尔有腹胀腹泻症状,因为属于高危人群,主动到家江津区中医院进行结肠镜检查后,发现为结肠多发息肉,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后,病检结果显示为管状腺瘤。要知道,如果任其自然,很快会发展成为结肠癌。后来她又发动妹妹到院检查,因为平时没有消化道疾病症状,B超,X线照片及CT检查也都没问题,妹妹一度有些抵触,可是场景检查后才发现妹妹也是结肠多发腺瘤,腺瘤个数和大小比姐姐还严重。
50岁的患者章某,曾出现反复右下腹腹痛、阵发性腹泻等典型的“阑尾炎”症状,在多家医院治疗后仍然无果。在江津区中医院准备做阑尾手术前进行肠镜检查时,才发现阑尾窝附近的管状腺瘤,在进行了内镜下腺瘤切除术后,患者所有症状完全消失,也避免了阑尾炎外科手术……
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对此,江津区中医院内镜中心主任,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张高亮特别提醒,有反复消化道症状的患者以及高危人群一定不能忽视胃、肠镜检查。因为不是所有消化道疾病都能一目了然,而胃肠镜作为大多数胃肠道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在日常诊治过程中,可以帮助不少患者提前发现病症,解除痛苦。
据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排名前五的肿瘤里有4个(胃癌、食管癌、大肠癌、肝癌)括都属于消化系统肿瘤,而胃镜和肠镜则是胃肠道疾病最直接、高效的检查手段,但由于恐惧胃镜、肠镜,大部分人基本都不会主动到医院筛查。为此,我国确诊的胃肠道肿瘤85%都是中晚期,5年生存率低于30%!而当前,早癌5年生存率早已高达90%以上。而且,我国每年新发胃肠癌病例能早期发现的不足10%,远低于日本的70%和韩国的50%。
无痛胃肠镜助力早癌筛查 这些注意事项要谨记
不少人恐惧胃肠镜检查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害怕痛,其实作为大多数胃肠道疾病检查的“金标准”,胃肠镜检查也早已实现了无痛。
据悉,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恐惧,江津区中医院内镜中心早已启动全身麻醉下无痛胃肠镜以及内镜下早癌精查,不仅能让患者在“睡眠”中轻松完成检查,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提高对检查的耐受性,还有助于在检查中减少胃肠蠕动,便于发现微细病变。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医院的内镜中心的高清色素内镜检查除了可对一般的良性疾病以及癌前疾病进行筛查,还能发现直径小于2mm的极早癌。
那做胃肠镜检查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呢?对此,张高亮表示,患者在检查前一般需要做传染病筛查、心电图,老年人及需镜下治疗者还要检查凝血功能。
除了这些检查外,无痛胃肠镜还要做麻醉评估。而且,无痛检查患者必须有成年家属陪同。检查结束后建议当天不要开车,以避免不必要的意外。
考虑到麻醉风险,临床上建议心肺功能差、麻醉药物过敏、哮喘、严重咳嗽咳痰、肥胖、脖子粗短的病人使用麻醉剂可能增加风险。此类病人则不建议做无痛检查。如果这类病人强烈要求做无痛,则需要麻醉师评估能否耐受麻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