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外科再探主动脉腔内微创治疗“禁区”
发布人: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阅读:1
近日,我院血管外科杜亚明主任再次突破原有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技术(TEVAR),成功运用“体外开窗”TEVAR技术治愈一例不良近端锚定区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痊愈出院。
一位67岁女性患者突发胸部撕裂样疼痛8小时,既往高血压病史15年,未规律服用降压药物,血压控制欠佳,入院查血压220/130mmHg。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CTA诊断为不良近端锚定区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夹层破口紧贴锁骨下动脉开口,血管条件差,治疗难度与风险极大,患者根本无法耐受传统手术带来的巨大创伤。在紧急给予患者降压、止痛、控制心率等治疗后,杜亚明主任组织院内麻醉科、心内科、导管室、重症医学科等科室进行多学科会诊。为减少传统手术带来的创伤和并发症,经过周密的术前讨论后,杜亚明主任提出“体外开窗”TEVAR技术治疗方案,并制定了相应的应急处理办法。
如何获得足够长度的正常近端锚定区是此次手术的难点所在,杜亚明主任此次应用的“体外开窗”TEVAR技术完美化解了这一技术难题。与开放手术相比,该方案避免了开胸、体外循环、深低温停循环等带来的创伤;与杂交手术相比,消除了传统弓上血管转流术带来的手术创伤;与单纯“烟囱”技术相比,该方案降低了gutter内漏的出现几率,降低了夹层逆撕的风险;与原位开窗技术相比,解决了体内破膜后人工血管碎片导致动脉栓塞、颅脑缺血等并发症的问题。
术中将覆膜大支架在体外释放,精确选取位置并开窗后收回到输送鞘中,造影定位后行覆膜大支架腔内隔绝术,支架形态满意,位置良好,完全覆盖左侧锁骨下动脉,夹层破口成功封堵,无内漏。而后,穿刺左侧肱动脉,导丝精确通过预先开窗位置到达升主动脉,并沿该导丝顺利置入覆膜支架。术闭造影见主动脉破口被完全隔绝,夹层消失,主动脉弓上各分支血管血流正常。
“体外开窗”TEVAR技术要求术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手术技巧,该项国内领先技术在我院的再次成功实施,是我院血管外科向主动脉弓上病变这一传统腔内治疗“禁区”的又一次成功探索,也是我院在大动脉危急重症治疗方面取得的又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