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发布的《2019年全国癌症报告》显示:2015年恶性肿瘤发病约为392.9万人,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就有7.5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关于癌症的数据是如此触目惊心,但我们没有必要“谈癌色变”。了解这几个“癌症的真相”后,你可能会更好的正视癌症,提前预防、规避风险。
一、人只要活着,就一定得癌症?
人只要活着,就一定得癌症
人人体内都有癌细胞
人体每天会产生超过3000个癌细胞
这些说法听起来好吓人,是真的吗?
人体的细胞一直在不断分裂、老化的循环中。只要有分裂,就会有分裂出基因突变的细胞的可能。大部分异常细胞都被体内的免疫细胞打败了。但仍然有一小部分癌细胞可能会逃过“免疫军团”的防卫,发展为癌细胞。
随着年纪增长,人的免疫能力逐步下降,癌细胞越来越有可能扩散成为肿瘤。因此也就有了“人只要活着,就一定会得癌”的说法。
二、癌症≠绝症
“谈癌色变”是大部分人的反应,相当一部分人会认为,得了癌症就是没救了。
但随着医学进步,越来越多的抗癌方法被应用到临床中,癌症早已不是不治之症。只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很多癌症是可以有效控制的,生存率也高。
只要积极接受治疗、保持心情舒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就有很大的可能抗癌成功。
三、癌症一定要做化疗?
得了癌症是不是一定得化疗呢?其实,化疗并不是癌症唯一的治疗手段。化疗也并非肿瘤到了晚期才需要做。
有时,癌症的病灶通过手术切除成功了,也不能完全代表抗癌成功。因为癌细胞随时可能通过淋巴、血液等多种方式转移到其他部位。而且通常很难预估转移的位置和扩散程度。
化疗就是对付这些容易转移的癌细胞的手段之一。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综合考虑化疗、靶向治疗、生物治疗等手段。
四、癌症会遗传吗?
很多人担心,家人有癌症的病史,自己是不是罹患癌症的风险就很大?其实不必过度忧虑,癌症不会直接遗传。美国癌症协会认为,只有5%~10的癌症与遗传有关。
但是癌症确实存在遗传的可能。某些家族性的基因缺陷,可能会让家族成员患上某些癌症的几率大大增加。
另外,癌症的形成也和生存环境、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在相同生活条件下的人群,往往有着共同的风险因素,更容易发生癌症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