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的石头到底怎么来的?!必须了解一下
发布人: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阅读:1
有一种痛,来势凶猛,有人感觉是自己腹痛,可到医院一检查竟然是胆结石,检查发现这个“石头”竟然不小,时间长了反复疼痛只好手术取出结石……很多人不禁要问,为什么身体里会有这么多石头,而且能长到这么大!
什么是胆结石?
胆石症又称胆结石,是胆道系统包括胆囊或胆管内发生结石的疾病;胆道感染是属于常见的疾病。按发病部位分为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结石在胆囊内形成后,可刺激胆囊黏膜,不仅可引起胆囊的慢性炎症,而且当结石嵌顿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后,还可以引起继发感染,导致胆囊的急性炎症。由于结石对胆囊黏膜的慢性刺激,还可能导致胆囊癌的发生,有报告此种胆囊癌的发生率可达1%~2%。
为什么会形成小“石头”
胆腑贮藏胆汁,在肝的疏泄作用下使胆汁排泄,注入肠中,以促进食物的消化。是用来帮助脂肪和蛋白质消化的,正常情况下胆固醇就好比糖块加进咖啡里一样,悄无声息水乳相融在胆汁里,是无形的。
但如果糖加得太多了,咖啡里装不下了,那些溶化不掉的糖就会结晶,进而变成“石头”,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慢慢累积长多长大,往往在你不舒服的时候才可能发现。
一旦身体里孕育出“石头”,有时可能会滚到胆道口将其堵住(如胆囊、胆管),阻碍胆汁的流出,胆汁就更容易浓稠,不但“石头”的小伙伴可能会越来越多。而且你也招架不起就会感到腹痛、胆绞痛,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扛得住的!
胆结石的两种临床表现
1. 胆囊结石
其症状取决于结石的大小和部位,以及有无阻塞和炎症等。部分胆囊结石患者终身无症状,即所谓隐性结石。
较大的胆囊结石可引起中上腹或右上腹闷胀不适,嗳气和厌食油腻食物等消化不良症状。
较小的结石每于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夜间平卧后结石阻塞胆囊管而引起胆绞痛和急性胆囊炎。右上腹轻度压痛。但当有急性感染时,可出现中上腹及右上腹压痛、肌紧张,有时还可扪及肿大而压痛明显的胆囊。
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疾病,每十个人中就有1到2个人有胆囊结石,仅中国就有1亿左右人的“胆囊结石同盟军”。
人类和胆囊结石交流了上千年,现在已经有了很规范的评价、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的方法,它并非疑难杂症,大家不要紧张。通过医疗就诊,可得到很好解决。2.肝胆管结石肝胆管结石是指肝内胆管系统产生结石,所以,又称肝内胆管结石。常与肝外胆管结石合并存在。近年来,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例越来越多。腹痛、黄疸、发热是主症,但很少发生典型的剧烈的绞痛。并发症多且较严重。较常见的有化脓性肝内胆管炎、肝脓肿、胆道出血等。
这样吃容易吃出胆结石
1 爱吃“大油”
长期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容易使血脂水平过高,形成高脂血症。血脂升高,作为血脂的一部分,胆固醇的水平也随之升高,不能溶解在胆汁中的那部分胆固醇,就容易析出胆固醇结晶,形成结石。高脂肪食物主要有:动物油脂,如猪油、羊油、牛油等。
高胆固醇食物主要有:奶油、蛋黄、动物内脏、鱼子和猪脑羊脑等。2 不吃早餐
长期饮食不规律,尤其是不吃早餐的人,浓缩的胆汁在胆囊内淤滞时间过长,也会使得胆固醇沉淀析出的几率大大增加。
3 平时不爱喝水
平时不太爱喝水,或者饮用含钙镁离子较多的“硬”水,胆汁也容易浓缩、生成结石。
TIPS:水的硬度与其所含钙镁离子的多少有关,含量高的称之为硬水,反之则为软水。水质的硬度还与水的来源有关,来自深井的水,尤其是矿泉水,溶解地壳内有益于人体的元素(钙、铬、镁、锰等)较多,属于硬水;而河流、湖泊的天然降水中含有此类元素较少,故称软水。01 健康饮食 远离结石
①、养成吃早餐、少量多餐、忌暴饮暴食的良好的饮食习惯。胆汁从肝脏分泌并排出之后,暂时储存在胆囊之内,当人体摄食以后,食物自口腔摄入进入胃肠道内刺激胃肠道分泌一些激素,促进胆汁从胆囊摄出,如果长期不吃早餐,容易使胆汁不能及时排出而在胆囊内浓缩,从而使发生胆囊结石的危险度增高。
②、多吃蔬菜、水果,尤其是富含维生素A、C的食物,例如胡萝卜、柑橘、番茄等,有学者认为这些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的食物有利胆、溶解结石的作用,但是必须注意食用的量。
③、饮食上要做到低脂高蛋白,多吃瘦肉、少吃动物脂肪,忌吃含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选择合适的加工食物的方式也很重要。加工食物要以蒸、煮、炖、熬的方式为主,尽量少吃油炸、油煎的食物,少吃生冷、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④、加强运动、健身,控制体重,预防肥胖。肥胖不仅仅是胆囊结石高发的危险因素,同时它还跟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骨性关节炎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控制体重、预防肥胖症的发生对健康具有非常大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