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创伤康复网 15069179256   400-9919-709 登录|   注册
关 闭 点击立即咨询

我要预约

预约时间:

我已同意《创伤康复网在线用户协议》

首页  <<   南京军区总医院

新闻中心

锤炼地震灾害救援硬功,奋力打通“生命通道”

发布人:南京军区总医院 阅读:1

锤炼地震灾害救援硬功,奋力打通“生命通道”

“一栋楼房发生坍塌,顶层发现一名‘伤员’,双下肢受伤,急需高空绳索救援。”仲夏时节,在凤凰岭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一场地震灾害救援全要素演练如火如荼展开。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派出一支由30名骨干组成的医疗队,连续7昼夜奋战在演练一线,最终将所有“伤员”安全救出。

 竖井救援、绳索救援、“叠饼状”楼救援……演练现场,记者看到多个演练课目轮番展开。烈日高温和逼仄的作业空间,为演练增加了不少难度系数。

“这里有‘伤员’!”在某建筑物竖井内,医疗队探测到生命迹象。医疗队员赵扬背起氧气瓶、扎好救治背囊、绑上安全绳索,滑入12米深的竖井中,第一时间为“伤员”提供氧气支持。随后,赵扬将“伤员”固定在软式担架上,搬离灾害现场。

在某处塌陷的狭小空间内,一名“伤员”左腿被预制板压住。医疗队员郑金光仔细观察“伤员”的生命体征,并引导工兵迅速挖掘出一条通道。“报告基地医疗中心,请迅速联系急救车,准备好血滤机设备。”抬起预制板搬出“伤员”后,他们迅速将“伤员”后送救治……

“只有科学施训、反复强化,才能有效提升医疗队地震灾害救援的现场处置能力,做到科学救援、安全救援。”医疗队队长陈金宏说,此次演练,他们共梳理总结出地震灾害救援存在的10余个问题,并修订完善6项预案。

实战化演练是锤炼救援能力的“磨刀石”。该中心一直坚持紧贴实战要求练兵,他们针对以往演训中暴露的短板弱项,采取“全过程、全要素、全实战”的练兵思路,制订“快反直达”“小队全装”预案方案。他们还围绕指挥前出、分类后送、重伤救治、野战手术等6个模块,着力破解地震灾害救援“瓶颈”难题,确保医疗队随时拉得出、顶得上。

相关推荐:
暂无相关信息。